9月3日,記者在桃源小學看到,數學教師李鳳麗如往常一樣,正在為當天的課程做準備。桌面上攤開著精心設計的教案,不同顏色的筆跡清晰標注出重點難點,一旁還擺放著她親手制作的教具。
“每個孩子都應該享受到精心準備的課堂。”李鳳麗微笑著說,提前候課不僅是為了應對突發情況,更是對教學工作的一份敬畏與熱愛。

驚心動魄的三分鐘
——一堂意外的“生命教育課”
去年5月17日,李鳳麗像往常一樣,提前到教室候堂準備上課。教室里學生們有的在看書,有的在玩耍,有的在聊天,氣氛輕松活躍。
突然,瘦小的杭杭(化名)漲紅著臉,雙手捂著脖子,急沖沖地跑過來,用微弱的聲音指著脖子說:“我被糖卡住了。”千鈞一發之際,李鳳麗毫不猶豫,迅速運用“海姆立克”急救法實施救援。
當時,班上有些孩子尚未意識到危險,甚至覺得好笑,發出了咯咯的笑聲。李鳳麗在成功幫助杭杭吐出卡在喉嚨里的糖果后,長舒了一口氣,隨后嚴肅地向學生們講道:“這是非常危險的事,不要笑,要學著做。”
“救命之恩大于天!”杭杭的父母激動地說,不敢想象如果李老師沒有提前候課,或是不懂急救方法,后果會如何。“把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,我們一百個放心!”
這樣的場景,不過是李鳳麗教育生涯中的一個剪影。從教以來,她先后獲評重慶市“小學數學骨干教師”、長壽區“學科帶頭人”“優秀教師”等稱號,榮獲區優質課一等獎、市級精品課等多項榮譽。

課堂里的魔法師
——讓數學真正“活”起來
走進李鳳麗的數學課堂,記者在現場看到,孩子們分成若干小組,時而熱烈討論,時而動手實踐,教室里充滿了思維的碰撞聲和恍然大悟的歡笑聲——大家正在熱烈討論著如何用數學知識解決“校園綠化改造”的實際問題。
李鳳麗打破傳統教學模式,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。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,提出新問題,大膽放手讓學生與同桌組成小組,通過自學、交流討論,并將口算、估算、筆算融會貫通,最后提出方法共同探討。整堂課洋溢著學生們的積極與喜悅。
“從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入手,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,引導他們通過實踐、思考、交流來獲取新知識,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,從而發散思維、培養習慣、激發創新。”李鳳麗這樣介紹她的教學理念。
“李老師的數學課就像在變魔術!”六年級學生小杰興奮地說,“李老師總能用有趣的故事把我們帶進數學世界,連最難的應用題都變得引人入勝。”
李鳳麗的課堂,從不墨守成規。她大膽創新,積極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,兩次榮獲區優質課大賽一等獎,多次在市級、區級的論文、教學案例、課件、微課評選中獲獎。
率先垂范勇擔當
——做青年教師的“引路人”
記者在李鳳麗的辦公桌上看到,一本本厚厚的教學筆記格外醒目,里面記錄了她20多年來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。“把這些分享給年輕教師,幫助他們少走彎路,是我現在的重要任務之一。”她說。
青年教師徐媛深有感觸:“我準備公開課時很緊張,李老師一字一句地幫我打磨教案,連手勢、動作都細心指導。她常說,教師的高度決定學生的高度,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。”
作為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,李鳳麗處處勇挑重擔、率先垂范,多次承擔全區的公開課、研討課任務,多次開展經驗交流和教材解讀。
她還積極發揮“傳、幫、帶”的輻射作用,先后指導青年教師余明窈、周燕、楊穎琳、徐媛等青年教師在全區優質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。作為教研組長,她大力弘揚團隊精神,帶領全組教師創新教學、提升質量,在長壽區期末質量監測中,所帶年級數學成績名列全區第一。
從青澀的新教師到如今的市級骨干教師,李鳳麗始終不忘初心,數十年如一日保持教學熱情,她總是笑著說:“教育不是犧牲,而是享受;不是重復,而是創造。”記者 李輝